|
32岁女士草率丰胸, 两年后患乳腺癌痛失双乳。昨天,32岁的廖女士得知取出的乳腺组织发现了癌细胞,不仅要把前年放进去的假体取出,还可能要切除双侧乳腺,她非常懊悔当初做丰胸手术太草率,没有做乳腺病筛查。 医生说,廖女士半月前做彩超检查提示为双侧囊性增生,后来做半价钼靶检查,发现星芒状肿块,后续取出瘤体组织活检,病理报告确诊为原位癌,需要取出假体,还需要做乳腺切除或保乳手术治疗,医生特别提醒,丰胸手术越来越流行,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丰胸前后,一定要定期做好乳腺病的筛查,患有乳腺病的女性,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也尽量避免做此类手术。囊性增生容易出现非典型增生,中重度的非典型增生癌变的机会明显增加。 乳腺癌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十分复杂,乳腺癌的全球地理分布差异巨大,概括地说是遗传因素、生活方式和环境暴露等多种因素及相互作用的结果。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如下: 1.家族史和遗传因素:乳腺癌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。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,其乳腺癌发病风险高出一般人群2-3倍。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患有乳腺癌,其本人患乳腺癌的危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;3个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,其危险度高至近4倍。 2.初潮年龄及绝经年龄: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,乳腺癌相对危险度为2.2:1。绝经晚,行经期超过36年,乳腺癌危险性增高,绝经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者,乳腺癌危险性增高1倍。 3.首次生育年龄及哺乳:初产年龄小于20岁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初产年龄晚于35岁女性的一半。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,每哺乳1年可以降低4.3%的乳腺癌发病风险。 4.婚姻:未婚者比结婚者乳腺癌危险性增加1倍。30岁以上未婚或晚婚妇女,或婚后未生育的妇女,危险性增加。 5.外源性雌激素: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患乳腺癌的风险上升15%-25%。激素替代治疗与患乳腺癌危险增高有关,能提高侵袭性乳腺癌26%的危险。 6.电离辐射:接受射线治疗的病人;胸部受到多次放射线照射,又如日本广岛地区妇女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日本其他地区,这可能与当年原子弹爆炸引起的放射性污染有关。又如胸部疾病长期反复地接受X 线检查,乳腺癌发病率亦增加。 7.乳腺良性疾病:患有纤维囊性疾病和纤维腺瘤者乳腺癌的危险度增高2-3倍。导管内乳头状瘤、硬化性腺病、中度普通型增生,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比非增生性病变高出1.5-2倍。非典型导管增生和非典型小叶增生,这类病变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提高3.5-6倍。 |